2022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and Robotics
科教产教融合创新周
第一部分:会议基本信息
让我们相聚美丽南京,智创美好未来!
第二部分:会议日程
会议日期:2022年11月21-23日
11月21日 周一: | |||
13:00~20:00 报 到 地点:南京金鹰尚美酒店 | |||
11月22日 周二: | |||
上午 开幕式、专家主题报告 | 主持人 | ||
09:00~09:30 | 大会主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单忠德院士 致辞 | 姜 斌 |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 领导致辞 | |||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领导致辞 | |||
国际创新港介绍 | |||
名誉学衔授衔仪式:英国爱丁堡大学Pierre O. Bagnaninchi教授 | |||
参会代表合影 | |||
09:40~10:10 | 谭建荣(浙江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10:10~10:30 | 訾 斌(合肥工业大学 教授):智能机器人迷彩喷涂关键技术与趋势展望 | ||
10:30~10:50 | 宋爱国(东南大学 教授):人机交互力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技术研究及应用 | ||
主会场茶歇10:50~11:00 | |||
11:00~11:20 | 胡长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
11:20~11:50 | 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数字空间看装备制造 | ||
午餐 自助餐 |
下午 专家主题报告 | 主持人 | |
13:30~13:45 | 陈 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 何 斌 |
13:45~14:00 | 阚 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工厂 总经理) | |
14:00~14:15 | 汪 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 |
14:15~14:30 | 潘 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 研究员):我国空间机器人技术发展与挑战 | |
14:30~14:45 | 陈 松(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副总工艺师,线上):火炸药与弹药制造工艺概况 | |
主会场茶歇14:45~15:00 | ||
15:00~15:15 | 卢 昊(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 汪 俊 |
15:15~15:30 | 尹作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机器人标准化及其应用 | |
15:30~15:45 | 何 斌(上海大学 教授、机械学院副院长):智能系统的降碳、减排与节能技术 | |
15:45~16:00 | 蒋 奇(山东大学 教授):视触形感知及其在医疗手术/隧道施工机器人操控中的技术研究 | |
圆桌会议 | ||
16:20~17:30 |
科教产教融合论坛
| 田 威 |
18:00-20:00 晚 宴 |
11月23日 周三 上午 专题论坛(在线) | ||
专题论坛1:智能装备与机器人 | 主持人 | |
08:30~08:50 | 李建平(浙江师范大学):基于仿生驱动原理压电精密驱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鞠 锋 |
08:50~09:10 | 邱法维(北京三强同维机电液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联六自由度智能调姿对接装配系统 | |
09:10~09:30 | 程世利(盐城工学院):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ularity and Forward Kinematics of Lower-Mobility Parallel Mechanisms | |
09:30~09:50 | 余胜东(国科温州研究院):生物细胞显微操作精密鲁棒运动控制研究 | |
09:50~10:10 | 王若冰(香港理工大学):Lower-Mobility Cable-Driven Parallel Robots: Design, Planning, and Control | 李建平 |
10:10~10:30 | 付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erial Manipulator | |
10:30~10:50 | 魏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交互式高精度微纳物体声操控平台 | |
10:50~11:10 | 杨振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Time-optimal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industrial robots based on an improved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 |
11:10~11:30 | 魏德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The Development of 3D Printing Robot System | |
大会结束 |
专题论坛2:智能检测技术 | 主持人 | |
08:30~08:50 | Marlin Ramadhan BAIDILLAH(日本千叶大学): Data preparation for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based on Weighted Frequency Difference | 姚佳烽 |
08:50~09:10 | 付峰(第四军医大学):电阻抗成像在临床重症监测中的应用 | |
09:10~09:30 | 吴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贝叶斯图像重建用于电阻抗层析成像(EIT)的肺呼吸监测 | |
09:30~09:50 | 张函瑜(西北工业大学):基于新型MSA-Net方法的电阻抗层析成像(EIT)数据冗余分析 | |
09:50~10:10 | 张俊(Griffith University):Tuning particle inertial separation in sinusoidal channels by embedding periodic obstacle microstructures | |
10:10~10:30 | 黄晶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脑事项诱发电位在图形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付 峰 |
10:30~10:50 | 孙庚志(南京工业大学):面向人机交互的柔性应力/应变传感器设计 | |
10:50~11:10 | 项楠(东南大学):循环肿瘤细胞非标记精准检测仪器的设计与制造 | |
11:10~11:30 | 张可(清华大学):基于深度特征域匹配的电阻抗层析成像心动相关信号提取方法研究 | |
11:30~11:50 | 宋义壮(山东师范大学):A nonlinear weighted anisotropic TV regularization in EIT | |
大会结束 |
第三部分:部分参会专家简介
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1981年从华中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赴美留学;1987年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毕业后回国,继续在华中工学院机一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至2002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2002年至2005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至2014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 |
单忠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13年入选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被任命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201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担任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截至2019年11月,单忠德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90余件。2020年5月,被授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荣誉称号。 |
| 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先后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青年图形科技跨世纪人才”、“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CIMS主题设计自动化专题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科技部十五863先进个人”、“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和称号。 |
项昌乐,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设计及理论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车辆传动重点实验室(北理工分部)主任、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交通学部委员。2002年,任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院长。2003年,入选国家教委全国“跨世纪人才计划”。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4年11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5年05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16年06月,任中国科协常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19年11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 |
冯煜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导弹专家,长期从事武器装备研制工作,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军队重点科研任务,自主创新完成了多种新型武器系统的发展研究。他带领团队采用理论计算、数值仿真等创新方法,主持建立了某型装备技术研究体系,提出的相关论证,均被批准立项研制,多数已装备部队。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担任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第二研究所所长。2014年,被确定为军队科技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017年7月,进入火箭军研究院工作;11月27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
訾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Springer、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多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与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机械行业联合会副会长,担任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Mechanical Sciences、机器人、控制与决策等国内外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驱动机器人理论、技术与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控制与自动化等。 | |
宋爱国,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特聘教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先后主持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国家863高技术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防预研项目2项、国家921载人航天工程预研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等重要课题30多项,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近5年来,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41篇,EI收录论文77篇;论文被SCI他引超过200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5项。 | |
胡长明,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十四所首席专家、工业设计中心主任、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关村科创智慧军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智能制造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电子机械工程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复杂电子装备结构工艺及智能制造技术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五项,出版专著二部。 | |
Pierre-Olivier Bagnaninchi,博士,爱丁堡大学(UoE)医学和兽医学院(CMVM)的首席研究员,现任再生医学中心主任。2001年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与泰利斯光电公司合作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加入了麦吉尔大学Maryam Tabrizian教授的实验室,为组织工程应用开发基于阻抗的生物传感器。2004年,加入英国基尔大学医学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在Alicia El Haj教授和Ruikang Wang教授的指导下,开发了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2008年,被爱丁堡大学授予英国皇家科学与工程学院5年奖学金,作为独立研究员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开发新的无标签技术。Pierre博士是EPSRC、BBSRC和MRC资助的芯片上的器官技术网络(www.organonachip.org.uk)的成员。 | |
陈柏,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数字化医疗装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仿生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计划、六大人才高峰计划、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防重点预研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支撑重点项目1项,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6项以及其他各类课题20余项。项目技术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90余篇。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 |
阚艳, 200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国营芜湖机械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安徽省人大代表。长期从事航空维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导建立了“从无到有、全面保障”的主力重型装备维修保障技术体系及标准,结果应用于多型装备修理。参与“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和领域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防科工局工程基础项目1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为代表的多个科技奖项。先后获安徽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安康企业家等称号。被评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 |
汪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至2010年,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至2013年,在全球最大测量系统公司-徕卡公司(美国)担任高级算法工程师,作为研发组长,主持超大规模激光雷达测量数据处理、分析、管理及可视化等研发工作;2013年收到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邀请,赴哈佛大学进行研究访问并开展项目合作研究。2013年11月加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12月受聘为第四批江苏特聘教授,2014年10月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 | |
潘博,博士,研究员。现任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空间机器人总体研究室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空间机器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研究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完成了导航、遥感、通信、月球与深空探测、载入航天等领域多个航天器型号的机构产品、机器人系统的研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集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十二五”/“十三五”装备预研项目等10多项国家级研发项目。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被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青年拔尖人才。 | |
陈松,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兵器204所)副总工艺师,工艺技术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火炸药和弹药制造新工艺和装备技术的研发工作。开发了声共振、多腔室等多项新型混合装备;牵头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科研专项项目;相关技术成果已在火炸药和弹药企业中得到应用。 | |
卢昊,历任埃斯顿自动化市场部经理,埃斯顿自动化总裁助理、市场总监。江苏省企业数字化转型教练,江苏省机器人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编委成员 | |
尹作重,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担任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委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总干事、《制造业自动化》主编、全国机器人标委会委员等职务。主要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科研和标准化工作,主持或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及教材,主持制定国家标准4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 |
何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大学机器人与智能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智能制造碳中和研究院(筹)院长。本硕博均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机器人技术、碳中和与智能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信委等科技攻关项目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担任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经信委、浙江科技厅、江苏科技厅、湖南科技厅等部委的科技奖励/评审/咨询专家;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分会委员、ASME机器人标准委员会委员、ASME Journal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副主编等。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论文约100篇,其中SCI论文约5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 | |
蒋奇,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山东省物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及理事,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第一层次创新人才、2014年中国青年科技奖最终有效候选人、中国济南泉城特聘专家、济南5150领军人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国内多家研究及高校院所的特聘教授,多家上市高新技术公司的顾问专家。近几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在智能装备及高危环境中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方面有较突出的科研特色和应用技术。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二零二二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