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第五届机器人与智能医工国际论坛在江苏南京举办,邀请了上百位国内外智能医疗装备与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会议旨在探讨国内外领域内的新进展、新发现与新论断。
本次大会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承办。我校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大会主席田威,机电学院副院长朱栋,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岳洪浩,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王贺升,浙江大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科技联盟秘书长邹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东,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曾令斌,北京理工大学赵杰亮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楠主持。
首先,机电学院副院长朱栋教授代表学院及学校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机电学院近年布局的“一体两翼”学科发展框架,并简述了机器人与智能医工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南航机电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为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会主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田威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对各位专家及参会者的到来表示欢迎,数届机器人与智能医工国际会议见证了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医疗领域的不断创新与突破,搭建了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的交流平台,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诚挚期待各位专家能够畅所欲言,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共同为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论坛主题报告阶段,哈尔滨工业大学岳洪浩教授以《智能医疗机器人与微纳系统》为题,介绍了哈工大自主研发的智能手术机器人、康养医疗机器人以及基于微纳系统的医学检测设备等研究,相关研究突破了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实现了介观尺度下的灵巧操作与高精定位,打破了国际同行的业务垄断。
上海交通大学王贺升教授以《智能医疗机器人技术探讨》为主题,指出智能医疗机器人的目前已实现全医学领域的应用覆盖,从“眼”、“手”、“脑”、“体”的角度,对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介绍了团队在多模影像感知、体内环境重建以及手术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操作规划方面的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东研究员以《深度功能医学影像》为主题,以电阻抗成像技术为示例介绍了新型功能医学影像的发展,展示了团队围绕深度学习在电阻抗图像重建方法中的应用,提出将深度图像先验信息直接应用于反演问题的求解方法,该方法有效提升了多目标及尖锐目标的成像精度。
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的曾令斌研究员以《超大型航天器在轨组装技术研究进展及挑战》为主题,介绍了机械臂在太空在轨组装中的应用与难点,展示了航科院提出的数种在轨组装方案,并利用塔吊搬运与攀爬式混联臂组装的模式解决了不同位置大部件接口对接的角度配合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赵杰亮教授以《蜜蜂行为机理及其仿生研究》为题,围绕仿生机械学、智能生物机械等方面,介绍了仿蜜蜂腹部的飞行器头锥变形设计等理论,有效实现了飞行器的飞行减阻与高负载的自适应变形,并指出空天飞行器仿生的未来目标是飞行器头锥变体-锁定-智能感知的一体化设计。
浙江大学邹俊教授的主题报告为《基于流体动力的柔性驱动与传动的一些探索与思考》,从软体机器人出发,阐述了柔性驱动与传动在医疗装备中的应用,并基于生物仿生导向的科研模式,介绍了团队系列流体驱动的软体仿生机器人研究,指出了仿生研究需要从人类根本需求出发,善用软体的信息表达特性。
我校姚佳烽副教授以《智能医学检测及医疗机器人装备》为题,介绍了智能医学成像设备的研发与可重构连续体/康复机器人的应用,并展示了团队有关医学智能检测与医疗机器人方向的研究。
下午,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同时举行了机器人技术、智能医工检测两个专题论坛,在场专家与师生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本次会议以机器人与智能医工检测为主题,聚焦于前沿的领域交汇,紧密围绕关键领域的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为相关产业链的构建奠定基础,为促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